在水泥厂搞生产经营的屈旺有从没想过,有一天他会专注于和种树种草打交道。屈旺有曾在蓝田县小寨水泥用石灰岩矿采场工作,从2020年开始,他的身份发生了变化,担任西安蓝田尧柏水泥有限公司总经理的他,工作重点从采矿变成了“修山”,对矿山进行生态修复。
2020年,按照秦岭北麓整治相关要求,我市秦岭区域矿山全部关闭退出,结束了近半个世纪的开采历史。按照省自然资源厅统一部署,西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组织开展了“西安市秦岭地区矿山生态综合调查项目”,根据调查,全市秦岭区域共有矿山112座,其中人工修复85座,自然恢复27座。截至目前,需人工治理的85座矿山中已治理83座。
从采矿到种树
一提起矿区,总让人想到山体裸露、沙尘漫天的景象。当记者沿着蜿蜒的山路行至蓝田县小寨镇阳峁山脚下,眼前的绿色却让人眼前一亮。修复后的小寨水泥用石灰岩矿坡面上崭新的“绿装”嵌入到矿山之中,原先一级一级阶梯式的开采作业面上,如今大部分已被绿色覆盖,远远望去如同梯田一般,山下一大片的平地上,刺槐、核桃树等长势旺盛,同时还新增了75亩可耕地。
小寨水泥用石灰岩矿位于秦岭主梁以北约16公里处。2010年,西安蓝田尧柏水泥有限公司取得合法手续后在这里开采石灰岩矿用作水泥生产。尽管边采矿边生态治理,但采矿活动还是使植被遭到破坏,山体裸露,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2020年8月6日,蓝田县按照《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西安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有关规定,依法关闭退出西安蓝田尧柏水泥有限公司小寨水泥用石灰岩矿,并在矿业权退出后全力协助矿山企业顺利实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工程。
生态修复势在必行,但怎么修复让人犯了难。“让我们研究选矿、采矿没问题,但搞生态、绿化这些,以前真的不在行。”屈旺有坦言,很多人对生态修复的理解,最初可能就只是“种树”。围绕小寨水泥用石灰岩矿,屈旺有配合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制定了矿山修复方案,在复绿方面,设计了不同的景观,不同的高度种植不同的树种,有油松、刺槐、核桃树、白皮松、侧柏,中间还点缀有爬山虎、迎春花。“在矿山开采期间,我们边采矿边种树,但是那时候面积不是很大,只要在山体裸露的地方种上些易成活的树种,用绿色盖住就可以,现在就不一样了,绝不只是简单的种树而已,不仅要考虑树苗的成活率,还得整体思考统筹生态修复、地质环境治理等一系列问题。” 屈旺有说。
“修山”不止种树那么简单
正如屈旺有所说,矿山修复,听起来容易,其实难点颇多。最直接的是有技术难度。
矿山开采后,形成的矿坑边坡坡度陡,土层薄,水分储存难,植被成活率很低。 针对治理区危岩、孤石在暴雨、震动等条件下可能产生落石危害,采场废渣堆、破碎站、矿山道路破坏地形地貌景观的现状,蓝田尧柏水泥有限公司小寨水泥用石灰岩矿治理项目结合治理区地质环境特征,确定“削坡整治+覆土复垦+复绿养护”的总体思路。同时,将松散堆积物压实整平,采取削坡减载、清除危岩、修建排水设施消除泥石流隐患,采用覆土植树对采场各平台进行植被修复,撒播草籽对台阶坡面进行提升绿化,截至目前,共栽植树木6万余株,植被覆盖率达到90%。
技术以外,最难的是转变观念。从早期的先开采后治理,到绿色矿山时代的边开采边复绿,再到现在将矿山生态修复与矿业绿色发展融入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生态系统,推动矿山生态修复生命、生产、生活、生态融合。治理中,蓝田尧柏水泥有限公司小寨水泥用石灰岩矿治理项目将矿山修复与土地复垦相结合,在矿山修复的基础上恢复农用地、林地和生物多样性;把矿山修复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实现空间再造、生态再造、产业再造,成为美丽乡村经济建设的新增长点。目前,小寨水泥用石灰岩矿不仅恢复了新生,还释放耕地75亩,成为全市乃至全省矿山修复的典型范例。
“以前出门看见的阳峁山是悬崖峭壁,岩石裸露,山脚下坑连坑,碎石遍地,山顶还残留着几棵枯树,显得特别荒凉。”蓝田县小寨镇西坡村村民王师傅说,现在,阳峁山经过挖坡填低、削坡减载、输送黄土、挖掘蓄水池等措施,已经有了不少绿意。
“整个项目从启动到竣工,受到蓝田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得到蓝田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悉心指导,修复治理顺利推进,完成治理面积27.63公顷,其中恢复林地7.86公顷、草地10.17公顷、旱地4.91公顷、园地4.69公顷,共投入了4000余万元,接下来,我们会坚持‘退出不退责’的原则,一直守在这里,养护这来之不易的成果,见证阳峁山从矿山恢复成绿水青山。”屈旺有说。
矿山修复还绿于山
众所周知,丰富的矿产资源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作出了巨大贡献,但矿山在开采过程中也给大地留下了道道“伤疤”。地貌景观遭破坏、大量土地被压占、地下水层受侵蚀、地面塌陷、滑坡、崩塌等伴生灾害,随时可能对群众的财产和生命安全造成威胁……为大地“疗伤”,已成为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攻克的难题。
记者了解到,2020年,按照秦岭北麓整治相关要求,我市秦岭区域矿山全部关闭退出,结束了近半个世纪的开采历史。按照省自然资源厅统一部署,西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组织开展了“西安市秦岭地区矿山生态综合调查项目”,根据调查,全市秦岭区域共有矿山112座,其中人工修复85座,自然恢复27座,进一步摸清了我市秦岭区域矿山生态修复底数,建立了矿山生态修复台账。
3年多来,西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定不移举生态旗、走生态路,扎实推进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作,严格按照“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耕则耕”原则,采取“一矿一策”实施方案,对不同地形、不同条件的废弃矿点实施分类修复。在西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统筹协调和大力推动下,在各资源规划分局和县资源规划局的密切配合下,我市矿山生态修复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先后完成矿山生态修复项目16个,修复治理面积397.75公顷,其中历史遗留矿山修复项目9个、修复治理面积283.2公顷,有责任主体矿山修复项目7个、修复治理面积114.55公顷,矿区生态环境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截至目前,需人工治理的85座矿山中,已治理83座,未治理2座(均为有主矿山)。接下来,按照省自然资源厅关于《陕西省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十四五”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23-2025)》和陕西省秦岭区域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项目“清零行动”的部署要求,在“十四五”末,我市将全面完成秦岭区域矿山生态修复任务,还绿于山,绘就西安高质量发展的新图景。
本文转自西安市人民政府网,仅用于信息交流,如有侵权请与我司客服联系删除,感谢您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