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环保新“膜”法

发布时间:2024-09-09 17:03:46
    武夷山脉北麓,千年古县铅山,山清水秀,物产丰饶,铜矿储量巨大,中国第二大露天铜矿——江西永平铜矿就坐落于此。这个国家“六五”重点项目历经40年大规模生产,无论是生产矿山还是闭坑矿山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酸性废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作为基础处理施工领域“领军者”、矿山环保治理“排头兵”,水电基础局扛起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重任,防渗漏有“膜”法,打硬仗有“心”法,保安全有“章”法,以“自凝灰浆复合HDPE膜高标准柔性防渗体系”这项国内一流原创科研技术从容应对,打响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环保整治攻坚战。
    “滴水不漏”有“膜”法
    “永平铜矿防渗墙工艺,要求渗透系数不大于10-7cm/s。帷幕灌浆单孔压水试验,透水率不大于1Lu。”说到技术要求,何保安给出了两个具体数据。“这防渗标准,至少是普通水库的10倍。”
    高标准的防渗指标,意味着高难度的施工技术。面对复杂的地质条件和不足7个月的紧迫工期,项目团队多方咨询专家、查阅相关资料,多次开会研讨后,最终制定了万无一失的整体施工方案。
    为了彻底解决尾矿库酸性废水渗漏,工程采取HDPE膜复合防渗墙、帷幕灌浆和渗水收集3种工艺。
    其中难度最大的,当属HDPE膜复合防渗墙。“和普通的防渗墙略有不同,墙体材料使用自凝灰浆。这种柔性材料具有良好的流变性,前期是护壁泥浆,后期自行凝固成墙体,能很好地与周边地层相结合。”常亮解释道。
    在自凝灰浆凝固前,利用专用机具,往槽孔中下设高密度聚乙烯膜片。“就像是‘三明治’,两侧墙体是两片面包,最中间夹着一层膜片。”何保安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
    墙体凝固后,HDPE膜与其紧密贴合,相互保护,强化发挥两种材料的耐久性、抗震性、超高防渗性,将大大延长整体防渗寿命。
    这其中,槽孔之间膜片的连接紧密性,成为整个防渗体系成败的关键。
    胸有成竹,水电基础人亮出了“秘密法宝”。“咱们公司自主研发的HDPE耦合互锁接头体系,这次派上用场了。”每张膜片两端设置有特殊的耦合锁扣,通过插入的方式互相嵌合,再利用超大功率焊机热焊接,从而使连续排布的膜片在墙体中“融合”成一张完整的大膜。
    为增强防渗效果,项目团队摸清原始地层走向,纵向加大HDPE膜下设深度,最深到36米,直击原始地层,确保“滴水不漏”。在轴线方向上,摒弃直线连续施工惯例,顺势而为,遇弯则“拐”、迎坡则“上”、顺坡则“下”,保障HDPE膜与墙体“严丝合缝”。
    “虽然这会加大保持膜完整性和承受力的难度,但为了垂直防渗呈现最佳效果,我们必须选择这条更艰辛的路。”常亮解释说。
    同时间赛跑,与困难较量,短短2个月,项目团队群策群力,硬生生开辟出防渗墙和灌浆双线齐开的局面。2022年1月底,首张HDPE膜成功下设。2月中旬,灌浆试验顺利完成,为后续灌浆确定参数,项目正式开启全面施工。
    寒冬阴雨绵绵,施工现场却热火朝天,在潮冷的矿山沟谷里,水电基础人用精湛的防渗技术让矿山孕育着春的生机。
    “来之能战”有“心”法
    “进场时疫情十分严重,局面展开十分艰难。”永平铜矿生态环境整治工程项目经理常亮用了两个“十分”来形容当时的处境。
    2021年11月,铅山县新冠疫情加剧,一切都被按下“暂停键”。然而,不等人的开工节点沉重地压在项目团队肩头,一分一秒都弥足珍贵。
    “为了加快进场速度,当时恨不得一天当两天用,白天跑外面,晚上做资料,有时候梦里都在讨论下一步工作。”想起那段艰难的日子,率先进场的项目副经理刘学海感慨万千。
    所幸每一滴汗水都没被辜负。在全体人员努力下,永平项目“跑步进场”,仅用15天就完成了生活区、办公区布置,为工程施工做好充分准备。
    “人员、设备等资源调配难度大,现场施工水电未通,征地也还没解决。”难题接踵而至,一度考验着项目管理团队的前期策划统筹能力。
    施工区域线长面广,大面积涉及百姓田地、山体,对施工布置的精细化提出更高要求。“施工场地地层复杂,地上地下设施种类繁杂,特别是涉及铁路保护区和生态红线……”难题并没有因为团队的辛苦而减少。
    “当时真的像是被‘卡住脖子’‘绑住手脚’,一群人大眼瞪小眼”,项目总工程师何保安笑着打趣道,“问题点太多太难,很拖进程,我们决定主动出击,逐一攻破。”
    团队全体成员兵分几路,分工合作。项目领导成了业主、征地办和当地政府的“常客”,反复沟通协调,往往一待就是半天。“一个点一个点磨,磨到对方同意为止。”刘学海提到做外协工作时的“诀窍”,很是不易。“那段时间村委会里的人我们都认全了,也为之后开展工作提供了便利。”
    现场测量紧跟其后。工程部的小伙子们每天清晨冒着深冬风雪前往施工场地,在比人还高的荒草丛林中来回穿梭。
    “在里面行走,不仅要注意上面的杂草刮脸,还要注意脚下隐藏的泥坑。”测量员蔺文鹏“吃亏无数”,终练得“驯服”杂草的本领。
    在这样艰难的环境里,工程部的小伙子们高效优质地完成了施工用地规划,并最终得到业主、村委会认可。
    “用地解决了,轮到施工用水、用电接入了。”经过前期的大范围搜寻踏勘,项目团队随即与业主协调,很快敲定了主电源、主水源的接口。
    “虽然管线远点,能施工使用就好。马上接水管加水泵、拉电缆架变压器。”施工用水、用电终于解决,物资部主任刘立哲长舒一口气,所幸没有给项目“拖后腿”。
    关关难过关关过。永平项目精英齐聚群策群力,终将“拦路虎”一一拿下,迎来项目顺利开工的曙光。
    “全员安全”有“章”法
    “进场人员要持48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并查验体温、健康码、行程码和疫苗接种情况……”疫情笼罩之下,每一位员工进场前,都会收到项目部的一份“贴心”提醒。
    “进办公室前先测温登记,宿舍记得每天消毒,现场安全员要做好人员登记,大家也要戴好口罩。”项目办公室主任侯雅欣虽然年轻,做事却很细心,每天不厌其烦地提醒同事严格遵守属地防控要求。在她的“张罗”下,项目部的防疫物资、生活物资也从来没让人操心过。
     从进场前事无巨细的防疫提示,到进场后周密妥善的防疫措施;从全员“无死角”的入场三级安全培训,到施工现场“见缝插针”的警示标语,永平项目牢牢绷紧“安全”弦、抓实抓细“安全关”,确保从源头上杜绝安全事故发生。
    “安全是头等大事,安全帽、反光背心一定要按要求穿戴好,千万不能抱有侥幸心理。”项目安全总监李训臣的“口头禅”,大家已经能背出来了。
    “三级沉淀池周边的防护栏要勤检查,勤维护。”在日常检查中,李训臣随时向现场安全员“划重点”。“警示标识要插在显眼位置,引起大家注意。”
    “怎么没上锁,要是有人误触了怎么办?”看到配电柜敞开着,李训臣的“着急劲”立马上来了。
    制度入手、执行为重,带来全员安全意识的转变提高,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从“一人管安全”到“人人管安全”的良好局面在永平项目逐渐落地生根。
    项目施工区域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在多雨的山区施工,最怕汛期山体滑坡。”早在开工之初,还未到当地汛期,有着30多年施工经验的现场工长翟保胜就主动提出这个安全隐患。
    项目团队立即商讨解决措施。“沿途存在安全隐患的山脚,提前做混凝土护坡,防患于未然。”有了这道防护墙守护,现场施工作业面安稳地“茁壮成长”。
    汛期到来,连绵的降雨让看起来“靠谱”的进场道路“现出原形”。“雨水这么多,道路泥泞不堪。加上‘原生态’山路陡峭狭窄,施工机械进出极易打滑陷入。”项目工程部负责人马文斌发现隐患后立即上报。紧急抢修加固后的道路重新“壮实”起来,不仅稳稳托住来往的机械车辆,也为当地民众出行提供了便捷。
    “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安全施工,我们每个人都变成了停不下来的‘陀螺’。”常亮对项目团队的倾力付出颇为感慨。
     春红柳绿,山峦苍翠,绿色环保的“膜”法防渗墙正在地下向前延伸。修复治理生态,呵护绿水青山,“中国基础”正以核心技术“高标准柔性防渗体系”为矿冶环保领域治理的春天奏响华丽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