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业大国博弈:谁握住了中国的“命脉”,中国又扼住了谁的“咽喉”?

发布时间:2017-04-24 16:36:38

对于任何一个大国而言,战略资源的重要性都是不言而喻的,那么中国战略资源的海外依存度如何?那些海外依存度较高的战略资源,其来源结构又是如何的?中国作为矿产大国,又扼住了谁的咽喉?

一、谁握住了中国矿产资源的“命脉”

1、铁矿石

中国是全球第一大铁矿石进口国,2016年,中国铁矿石进口量超过10亿吨,达10.24亿吨,同比增长7.5%,创历史新高,而铁矿石对外依存度更是高达87%。

国内铁矿石储量并不低,但奈何品位较差,生产成本较高,在与外矿竞争中,常常败下阵来。

相对于其他矿种,铁矿石来源的垄断有过之而无不及,2016年,中国从澳大利亚、巴西进口铁矿石量占进口总量的84%,其中,中国进口澳大利亚铁矿石6.40亿吨,占总进口量的63%。

目前,中国一些公司在非洲等地投资开发或重建有潜力的新矿,但形成规模效益尚须假以时日。

2、铜  

中国铜资源消费量占全球消费比重接近50%,而可经济开采量仅占世界的4%。铜原料主要掌握在矿业寡头手里,澳大利亚的必和必拓公司、美国的自由港迈克墨伦铜金矿公司、英美资源公司、美国铜矿巨头菲尔普斯道奇公司、智利国有铜业公司和力拓等少数公司控制着全球70%左右的产量,市场定价话语权也多掌握在这些行业寡头手里。

2016年,中国进口铜矿砂及其精矿1696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8.2%,其中前九个月进口1226.34万吨,智利和秘鲁是中国铜进口主要来源国,1-9月分别进口332.7万吨、319.3万吨,两国共占中国进口铜矿53.13%。

中国铜资源市场话语权弱的可怜,铜作为国家重要战略资源,中国处处看别人眼色,严重危害国家资源安全,转变目前形势,刻不容缓。

3、铝土矿

中国铝土矿储量约为8.3亿吨,占世界储量的2.96%,虽然储量不大,但产量却一直高速增长,2007 至 2015 年年均增长率高达 15.10%(全球增速4.88%)。受此影响,我国铝土矿产量在全球中的占比也在不断攀升,2016年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30%。

2016年,我国共进口铝土矿5178万吨,同比下降7.24%,但仍维持5000万吨以上水平,对外依存度长期在45%左右。随着国内矿石品级下降,中国使用进口矿石的氧化铝产出比例预计在2030年将提升至60%。

澳大利亚、几内亚、马来西亚是中国进口铝土矿的主要来源国,2016中国从上述三国共进口铝土矿4067万吨,占总进口量的78.54%。

目前,中国铝土矿整体质量较差,98%以上为加工困难、耗能高的一水硬铝石型铝土矿,氧化铝含量高,但是铝硅比低,加工成本高,而且适合露采的矿床仅占34%。综合来看,国内铝土矿现状就是储量少、品位差、需求高。

铁矿石、铜矿石和铝土矿均是中国经济目前所不可或缺的,进口依存度处于上升状态,从目前看来,除个别例外,绝大多数资源的进口来源局限于少数几个国家,常常受到国际资源巨头价格联盟的伤害。

二、中国扼住了谁的“咽喉”?

稀土、钨、锑、锡被并称为中国的四大战略资源,属为数不多的中国可以具有定价能力的战略资源,但其当前的开采强度均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其中稀土开发强度3倍于世界水平。

1、重要性

资源的争夺在全球范围内有白热化的趋势,并上升到战略层面:

和日本的钓鱼岛冲突,由国家禁止卖给日本稀土,才使我们的船长被放。

欧盟委员会曾发布题为《对欧盟生死攸关的原料》的报告,将14种重要矿产原料列入“紧缺”名单,这14种矿产原料是:锑、铍、钴、萤石、镓、锗、石墨、铟、镁、铌、铂族金属、稀土(包括钪、钇和镧系共17种稀有金属)、钽和钨。这些原料广泛应用于移动电话、锂电池、光纤光缆和太阳能面板的制造工艺中,成为许多高科技产品和日常消费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紧缺原因

造成稀有矿产原料紧缺主要有以下三个因素:

一是这些稀有矿产原料的供应主要来自少数几个国家;

二是这些稀有矿产原料难以替代,也不易循环使用,这进一步加剧了其供应的安全问题;

三是新技术和新兴产业的发展导致对这些原料需求的快速增长。

预估对这些原材料的需求预计在未来20年内将翻三番。

3、现状

据有色金属协会统计数据,如按目前开采规模计算,稀土、钨、锡和锑四种战略资源的可以保证年限分别为:稀土115年、钨12年、锡7年、锑5年;如随着消费需求量增长,按开采量的扩大动态计算,以上矿种储量仅能保证年限分别为:稀土70年、钨9年、锡6年、锑4年。

根据对开采强度的统计结果,开采强度大于1的优势矿产资源主要有:稀土(3.0356)、菱镁矿(2.8947)、锑(2.0344)、铅(1.8458)、重晶石(1.7316)、锡(1.4258)、钨(1.3491)七种,这七种矿产资源即是当前我国应着力保护的重点优势矿产资源储备品种。(来源:矿业汇)